小红书主动出击,又纵身跳入一个万亿“大坑”(第三方预测,2025 年国内本地生活市场规模或达 35.3 万亿元)。
9 月 26 日至 10 月 12 日,小红书马路生活节期间,“小红卡”在上海、杭州、广州同步推出,低调进行线下渗透——作为一款到店会员产品,其年费 168 元,用户可在数千家精选本地门店享受全年全店 9 折优惠,同时还能获得“精选门店推荐”、“专属活动参与权”等附加权益。
这并非小红书第一次觊觎本地生活,却是最坚决的一次。据虎嗅了解,“小红卡”首批选择上海、杭州、广州试点,核心原因在于三城“消费活跃度高+小红书范特色门店多+用户匹配度高”;下一步,业务暂不考虑多城同开扩规模。
值得一提的是,“小红卡精选门店”有套“双保险”筛选逻辑:先靠 AI 整合社区笔记、评论里的 “口味”、“环境”口碑,再由人工逐店实地验证,确保选出来的是真“小红书范”好店——这些门店会在小红书 APP 的门店主页、地图页面及笔记门店链接统一打上“小红卡”精选标识,让用户刷 APP 时随时发现、种草、消费“值得去的店”。
不过,当虎嗅向“小红卡”相关业务负责人问及业务节奏、产品规划、短期目标、运营策略及本地业务协同等细节时,对方表示这些维度暂未明确,当前可沟通的仍集中在初心、态度与战略层面。
从回应来看,“小红卡”颇像一个“投石问路”的项目,向市场试水温可能是业务最直接的诉求。
从行业背景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绑定会员模式的平台层出不穷,这背后是年轻一代消费理念的重塑——00 后、05 后自出生便处于会员经济时代,早已习惯通过会员完成线下消费与精神消费,甚至将付费服务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从入局时机来看,高德“扫街榜”刚把市场预期捂热,小红书顺势力推“小红卡”确实搭了注意力“便车”。
对此,小红书副总裁许磊有不同看法,他认为,“历史上小红书整个业务的发展路径和脉络,基本上都是找到差异化的定位、找到自己和世界的连接方式,而不是去追风口追上了。”
即便如此,“小红卡”在上海、杭州、广州三城同步试水释放了一个明确信号:小红书本地业务已从暗线转明线,并进入全面提速阶段。
“小红卡”伏击本地
据虎嗅了解,小红书对“小红卡”的规划始于 2025 年 6 月,当时团队围绕本地生活业务启动产品讨论;7 月,小红书联合有赞启动招商,有赞主要负责商户后台搭建、交易结算技术支持及商户培训服务;9 月 15 日,“小红卡”正式发售,产品定位为“精选吃喝玩乐一卡通”。
小红书交易产品负责人、本地产品负责人莱昂,复盘了“小红卡”从无到有的立项逻辑,核心可概括为两点。
首先,是立项初心。小红书马路生活节自 2023 年起已举办三届:
首届于 2023 年 8 月开启,涵盖音乐会、艺术展、摄影展、潮流运动、纳凉集市、逛吃之旅等活动,合作商家超百家;
第二届于 2024 年 8 月登陆上海街头,推出“鸭马路”专属标识,吹吹风市集、落日音乐会、小马路逛吃玩之旅等活动持续 10 天,合作商家同比翻番,吸引约 60 万人参与;
到了第三届筹备阶段,商家对流量转化的诉求日益明显,为实现“从带人气到带交易”的升级,“小红卡”应运而生。
“今年 6 月筹备第三届马路生活节时,商家一些反馈很具体。” 莱昂回忆,有店铺老板吐槽活动期间人挤人,可算账流水没涨多少,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光带人气不够,得有产品帮商家把“热闹”变成“生意”。
其次是业务协同。当“小红卡”出现在部分商家前台时,外界多关注其“消费 9 折”的权益,但实际上“精选”才是其内核。
莱昂表示,“一直以来,小红书作为生活社区,为用户提供了大量基于真实体验的生活指南;这些指南来自普通用户的分享,可信度高——因此,社区的核心价值是‘用户帮用户推荐好选择’,而把上海的好店筛选出来,正是‘种草到拔草’的完美过渡。”
“小红卡的推出,一方面是为用户推荐好店并打包优质权益——此前这些信息散落在各类笔记中,现在平台将其整合呈现;另一方面,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为商家带来更多生意增长。”莱昂解释道。
事实上,内容社区推出年卡并非新鲜事,B 站、知乎均有针对精品内容的年卡机制,本质是搭建会员经济生态,核心是 “卖特权、卖服务”——比如,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会员的“去贴片广告”、“看独家花絮”、“超前点映”等,都是方便会员可以比其他人更早看到内容、跳过广告直接看内容、有权限看更多独家/优质内容。
然而,内容社区推出“消费年卡”却较为少见——为此,“小红卡”保留了小红书“兴趣驱动”的去中心化特点,同时针对本地生活优化了“地域分发”(优先推送 5-10 公里内门店)与“场景分发”(如 21:00-22:00 推送夜宵店、清吧)。
不过,内容向消费转化本就存在门槛,叠加“消费到会员制”的转化,进一步提高了用户决策成本。若非山姆、胖东来这类拥有拳头自营产品与强大供应链的平台,用户很难心甘情愿付费,甚至可能引发情绪反扑。
对此,接近小红书的人士向虎嗅分析,平台推出“小红卡”的核心目标是“聚集最懂本地吃喝玩乐的用户,激发更多高质量本地生活内容创作”——基于这一目标,小红书为开卡用户设置了三大核心权益:
开卡即赠周边礼盒;
可参与上百场专属活动,包括城市探店日、节假日主题派对、会员专属试吃会等;
在千家合作门店享受全年 9 折优惠,涵盖(网红餐厅、本地特色馆子等)餐饮类、(咖啡馆、桌游馆等)休闲娱乐类、(美甲店、书店等)生活服务类,基本覆盖用户日常吃喝玩乐场景。
“从广受欢迎的热门好店,到只有本地人知道的宝藏小馆,再到街头巷尾的新门面,我们会持续筛选用户推荐的好去处,让‘小红卡’成为用户发现城市新玩法、探索生活新方式的钥匙,同时让线上种草到线下体验的连接更高效。”上述人士补充道。
莱昂则进一步明确了“小红卡”的战略考量,“无论是电商还是如今的本地生活,交易的复杂性在于,服务用户的全过程无法仅靠平台单方面完成,需要联合多方力量;而小红书的文化与使命是‘inspire lives’(启发生活),因此做本地生活是必然选择——因为小红书本质是一本‘生活方式指南’,而生活方式的核心正是吃喝玩乐。”
这番话有其合理性,小红书成立 12 年,从 “海外购物指南”升级为“生活方式平台”,本地生活本就是绕不开的领域;但有时候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所谓“不得不做”的业务,有时只是平台对用户需求的一厢情愿,若把握不当,反而会透支用户对产品的耐心。
值得关注的是,与小红书前几次本地业务试水不同,此次“小红卡”支持在 APP 内直接结算——至于为何从“信息推荐”跨越到“交易通道”?虎嗅与小红书业务团队沟通后了解到,吃喝玩乐需先“走到线下”,而消费、支付是线下体验的关键环节,只有联合商家提供一站式服务,才能完成体验闭环。
顺着这一逻辑,“小红卡”以“线下最小消费场景”为切入点,连接“社区口碑”与“线下消费”,让用户从“看内容”到“去体验”的路径更顺畅。
“小红卡”含金量几何?
诚然,小红书的“精选”机制能以平台信誉为用户交易决策背书,而对商家而言,其核心竞争力本就应是“提供优质服务”,而非“以订单换流量”。
具体到落地层面,美团靠“全品类 + 免费代金券”占了半壁江山,抖音靠“短视频种草 + 即时团购” 抢流量,“小红卡”反而把“精选”当成了王牌。
与美团、大众点评的“口味、环境、服务”结构化评分不同,“小红卡”的精选逻辑更侧重场景化体验 ——依托小红书 UGC 内容池的独特性,筛选“适合拍照打卡”、“宠物友好”、“深夜营业”等个性化标签的门店,更契合年轻用户对小众特色店的需求。
与此同时,“地域分发”与“场景分发”已初步落地:小红书会根据用户定位优先推送 5-10 公里内的“小红卡”门店;晚间 21:00-22:00 用户活跃度高峰时段,首页信息流会增加“夜宵店”、“清吧”等场景的门店推荐。
即便如此,用户选择同一家门店时,仍会将“小红卡”与美团、抖音的折扣进行对比,且美团、抖音的代金券、套餐多为免费领取,“小红卡”在价格吸引力与供给丰富度上均无明显优势——毕竟,对商家而言,线上化运营投入虽愈发重要,但有限的营销预算需兼顾“精准转化”,多渠道运营会增加运维成本与管理成本,而小红书尚未形成“替代美团”的场景心智。
对此,莱昂在媒体交流会上坦言,“小红卡”落地前,团队的核心思路是“筛选上海好店”,而非“靠低价团购拉转化”。
“要为用户提供‘好店精选’的价值,首先需要让社区内的用户信息充分流通——此前这些信息缺乏统一的组织方式。如今我们做的,一是将社区内用户热议的好口碑店整合起来,二是将近期优质的生活方式内容集中推送给用户,让用户不仅能到店点餐,还能在一整天的吃喝玩乐中都享受到权益。”莱昂说道。
其实小红书曾多次试水本地生活,2021 年先加了“门店POI”(即地图兴趣点,指地图上标注的门店位置信息),还能订酒店民宿;2023 年又上线咖啡、茶饮团购;这次 “小红卡”奇袭,已经是第三次发力了——一系列试错与迭代,本质是业务在进行差异化卡位。
正如小红书副总裁许磊所说,平台从不追风口,而是依托“生活社区”基因寻找独特的连接方式——在当前本地生活“低价内卷”的格局中,市场恰好缺乏一款聚焦“品质到店”的产品,“小红卡”的“精选门店 + 会员权益”模式,正是对这一空白的填补。
此外,也有声音认为,“小红卡”是为了拉动本地业务 GMV 增长,缓解管理层对商业化的焦虑。
对此,莱昂明确表示,当前“小红卡”处于模式探索与用户价值验证期,“业务第一目标不是追求 GMV,而是聚焦用户认可度指标,包括买卡率、到店消费率、体验评价分数,以及用户对不同生活场景(如餐饮、休闲)的付费意愿,核心是验证‘用户需求’与‘商家价值’的匹配度。”
不过,小红书试图通过社区共识筛选好店联盟、构建“线上种草-线下消费-分享体验”本地闭环的目标,并非一张会员卡就能迅速实现。
“小红卡”若想在本地生活站稳脚跟,面前正摆着三道绕不开的坎:
第一道是“巨头压境”——在流量引领潮水走向的叙事惯性中,本地生活赛道正处于抖音、快手等新贵与美团、阿里等老玩家短兵相接的“集火期”,小红书虽能凭借流量在巨头夹缝中占据一席之地,但美团有百万商家,抖音有十亿月活,小红卡目前仅在三城试点,门店也就千家,可挖掘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
第二道是“生态反噬”——小红书的根是“真实种草”,但近年来因“滤镜过重”、“虚假种草”引发过不少口诛笔伐。虽说一人种草的主观体验与千百人拔草的实际感受难免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但小红卡做“精选门店”,怎么避免“种草时夸上天,拔草后骂街”?尤其平台意志推动本地业务会加深社区的商业气息,若用户分享过度混入变现诉求,难免破坏“真实种草”的社区根基。
第三道是“运营太重”——本地生活不是“搭个平台就完了”,要一家家审核门店、跟商家谈权益,还要做用户运营,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又长;但商家要的是 “马上能看到的收益”,要是小红卡带不来转化,合作很难长久——所以,对小红书而言,怎么控制成本、提高效率是个非常棘手的难题。
这三道坎将直接决定“小红卡”是一场奇袭还是又跳入了一个“大坑”。(转载自黄青春频道)
金鼎配资-哪个股票配资网好官网-股票配资第一门户-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