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跑步圈里,有这么一个共识:跑量是跑步的根基。
没有足够跑量的堆积,跑步能力很难实现质的飞跃,想要取得好成绩更是难如登天。
有数据显示,专业马拉松运动员每周的跑量常常达到上百公里,正是这种大量的跑量积累,才让他们在赛场上风驰电掣。
然而,问题来了:
是不是只要一味地堆积跑量,跑步能力就必然会提升呢?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但很多跑者就像着了魔一样,一头扎进了盲目追求跑量的误区里。
他们不管身体的感受,不管跑步的质量,只知道机械地增加跑步的距离和时间,到最后,辛辛苦苦积累的跑量都变成了“垃圾跑量”,不仅没有让自己的跑步水平提高,反而可能给身体带来了伤害。
展开剩余72%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深入探讨的话题,各位跑友一定要提高警惕,千万别让“垃圾跑量”掏空了你的身体!
那到底什么是“垃圾跑量”呢?
有人简单地认为,“垃圾跑量”就是无效的跑步,是对提升跑步能力没有任何帮助的。
其实,“垃圾跑量”有两层含义。
第一层,是那种跑步时间很长,但强度极低,根本达不到训练效果的跑步。
举个例子,有些跑者每次跑步都慢悠悠地晃上两三个小时,速度比散步快不了多少,这样的跑步,身体得不到有效的刺激,心肺功能、肌肉力量等方面都难以得到锻炼和提升。
第二层,是指那种速度一成不变、距离固定不变的按部就班的跑法。
比如,有跑者每天都雷打不动地跑 5 公里,而且配速始终保持在一个水平上,这种缺乏变化的跑步方式,身体很快就会适应,久而久之,训练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严格来说,“垃圾跑量”这个概念更多地是针对专业运动员而言的。
对于他们来说,成绩就是一切,一旦在较长时间内成绩没有提升,很可能就是陷入了“垃圾跑量”的陷阱。
但对于我们业余爱好者来说,“垃圾跑量”的定义似乎没有那么绝对。
毕竟,我们跑步更多的是为了健康和快乐,不过,如果你违背科学原则去跑步,比如拖着伤病还坚持跑,或者总是疯狂地追求跑量和配速,那也很容易陷入“垃圾跑量”的困境。
那为什么要劝告大家小心“垃圾跑量”呢?
其实,这是为了避免大家陷入跑步的死循环,很多跑者每个月都给自己设定一个固定的跑量目标,然后像完成任务一样去跑步。
他们忽略了身体的感受,也没有考虑到跑步的多样性和科学性。
这样盲目地堆跑量,不仅可能让身体过度疲劳,还可能导致受伤。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定要结合其他训练和休息,对整个跑步计划进行调整,比如,我们可以尝试跑跑间歇跑、节奏跑等不同的跑法。
此外,适当的力量训练也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强我们的肌肉力量,提高跑步的效率,还能减少受伤的风险。
如果你不想陷入“垃圾跑量”的怪圈,建议你从跑步计划入手进行调整,跑步可不是只知道埋头往前冲就行的,我们要从多个方面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发布于:福建省金鼎配资-哪个股票配资网好官网-股票配资第一门户-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