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精准浇筑到位,汕尾110千伏海仔输变电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这一关键节点的达成,标志着项目建设迈入新阶段,也为汕尾优化区域电网结构、提升供电可靠性写下坚实一笔。
政企协同破局,电网建设跑出“加速度”
2025年4月23日,汕尾市政府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签订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以政企深度协作搭建共赢平台,为项目重启注入关键动力。依托这一合作基础,110千伏海仔输变电工程项目于2025年5月底顺利重新启动,从动工到主体封顶仅用5个多月,在紧张工期中高效推进,彰显电网建设的“加速度”与政企协同的强大合力。
“项目启动之初,我们就面临‘时间紧、任务重、协调难’的三重压力。”汕尾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该项目经理孙亚军坦言。为攻克难题,团队实行“挂图作战”,将建设任务细化分解至每周、每日,全体参建人员轮班作业、昼夜攻坚,确保工程进度始终按计划推进。
建设过程中,变电站重新择址后的地质难题率先成为“拦路虎”。站址土壤以细砂、淤泥质砂土为主,地基承载力远低于预期,尤其是消防水池区域,淤泥层最深处达18米,基础施工风险极高。7月的汕尾,夜晚仍暑气蒸腾,孙亚军多次带领施工、设计单位人员在基坑边连夜研讨,最终确定采用钢板桩支护方案——在基坑四周打入钢板桩形成防护墙,顶部设置排水沟和集水井过滤池,同时布设多个监测点实时跟踪位移数据。“当时我们24小时轮班值守,每小时记录一次监测数据,就怕出现基坑变形。”现场施工负责人回忆,正是这份严谨与坚守,让基础施工比原计划提前10天完成,为后续建设抢出宝贵时间。
跨市破局解难题,抗险施工保进度
工程涉及112基塔位,覆盖海丰、陆丰两市(县)4个乡镇,从塔基开挖到线路架设,难题贯穿全流程。
塔基施工首先遭遇“岩石壁垒”——多数塔基十米以下为坚硬岩石层,灌注桩冲孔施工时,钻头磨损快、进度缓慢,单基塔施工周期比预期延长30%。更棘手的是青赔协调工作:塔基选址涉及村民耕地占用、临时道路修建,部分区域还需协调坟墓迁移,涉及复杂的风俗习俗沟通。“我们专门成立协调小组,主动对接乡镇政府、村委会,每次上门都带着施工方案和补偿政策,耐心跟村民解释工程建成后对当地发展的好处。”孙亚军介绍,为尊重当地习俗,团队还邀请村委会干部一同参与选址,避开村民在意的“风水敏感区”,最终用真诚沟通赢得理解与支持,112基塔位的青赔工作均顺利完成。
汕尾夏季高温、台风频发的天气,也给施工带来不小考验。项目部提前制定“错峰施工计划”:中午11点至下午3点高温时段暂停室外作业,转为室内设备检修;台风来临前,则提前加固施工机械、组织人员撤离,确保安全与进度两不误。9月中旬,台风“桦加沙”逼近期间,线路施工队第一时间对10余基已完成浇筑的塔基进行防护,在塔基四周堆筑沙袋挡水,并安排人员24小时值班巡查。台风过境后,队员们又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检查,确认塔基无受损后迅速恢复施工,将台风对工期的影响压缩至最短。高峰期时,现场80余名施工人员、20余台机械同步作业,形成“多点开花、全面攻坚”的火热建设局面。
筑牢电力“压舱石”,赋能地方新发展
作为汕尾电网升级的重要项目,110千伏海仔输变电工程的建设意义深远。项目投运后,将有效缓解陆丰东海片区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同时满足陆丰南站、站址片区产业园的用电保障,进一步完善区域10千伏配电网架结构,为当地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提供更稳定的电力支撑。
“目前,我们已经开始筹备电气设备安装、线路架设等后续工作。”汕尾供电局基建部总经理冯科沥表示,接下来将继续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确保工程安全优质投产,为汕尾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电力“基石”,助力汕尾电网提质升级再上新台阶。
采写:南都N视频记者 陈诚
通讯员 刘思雨 胡严庭 胡强
金鼎配资-哪个股票配资网好官网-股票配资第一门户-专业股票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